病因 据研究,有3种住白细胞原虫寄生于鸡,能引起急性和慢性白冠病。夏秋季节时高温多湿,河沟水库大量存水,有利于库蠓大量繁殖,库蠓对病原孢子进行增殖,并在吸血时将唾液和孢子虫同时注入鸡体内,进而病原在鸡体内裂体增殖和配子增殖,又经吸血进入库蠓体内雌雄配子形成卵囊,周始循环,不断地侵害鸡体,极易引起该病大面积流行。
临床症状因不同种类原虫和感染孢子虫的数量及感染鸡的年龄所表现的症状亦有轻重不同。一般来说,感染孢子虫量少或体重较重的高龄鸡感染后症状较轻,能耐过,但会消瘦,生长迟缓,常排绿色粪便,贫血,并且产蛋鸡会产蛋下降。而幼鸡1月龄左右的鸡感染死亡率较高,病鸡开始精神变差,呆立,闭目,羽毛逆立松乱,食量减少,并出现步态不稳,粪便稀薄,呈黄绿色,继而鸡体贫血、消瘦,冠及肉垂苍白,咳血,个别流鼻血,拉血便,最后抽搐痉挛而死。产蛋鸡比育成鸡更易感染,感染后产蛋率急剧下降,薄壳蛋、软壳蛋增多。
病理变化 解剖刚病死的鸡可见血液稀薄,皮下肌肉、肝、肾等有大小不等的出血点和出血斑,腹腔、气管、嗉囊含有血液黏液。
诊断根据流行病学和临床症状及解剖病变作出初步诊断,并采存活鸡或咳血、出血死亡不久的鸡冠血一滴,制成薄片,经wright或giemsa染色后,置高倍显微镜下观察,见血液中有圆形的卡氏白细胞虫配子细胞,确诊为白冠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