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前,全国鸡蛋产区现货价格在4.2-4.3元/斤,而春节后,价格持续下跌,截至3月14日,部分产区甚至跌破3元/斤的关口。期货价格则维持强势,主要是年后玉米、豆粕价格上涨,饲料成本增加。另外,前期鸡蛋期货已经出现一波大跌,利空效应基本得到释放。
部分机构认为蛋鸡存栏偏少、新生开学及产业工人陆续返城将提振现货价格,但春节后鸡蛋现货延续下跌走势,3月第2周,部分地区已经跌至3元/斤。
理论上,蛋鸡产蛋率跟品种有关。从鸡雏算起,16—17周蛋鸡开始产蛋,之后产蛋率快速提升,23—24周进入产蛋高峰(产蛋率超过90%),产蛋高峰一般持续20—22周(蛋鸡生命周期的43—45周)。产蛋高峰过后,如果饲料营养及管理到位,蛋鸡产蛋率仍能维持85%—90%的水平10周左右。到55—60周,蛋鸡产蛋率下降到80%,养殖户便考虑淘汰。这时,如果鸡蛋价格偏高,且饲料营养及管理到位,那么65周的蛋鸡也能将产蛋率维持在78%—80%,养殖户主动淘汰的意愿偏低。
2017年4—5月集中淘汰了一部分蛋鸡,但同期补栏不足,使得2017年下半年鸡蛋价格维持高位。7月以后,蛋鸡补栏意愿提高,特别是8—11月,众多种鸡场鸡苗销售一空,提货需要等待20—30天。7月初补栏的蛋鸡在10月下旬开始产蛋,11月下旬12月初进入产蛋高峰期。理论上,4—5月为2017年下半年集中补栏的蛋鸡的产蛋高峰。
年后,虽然鸡蛋现货价格持续下跌,但是部分管理较好的养殖户依然保有盈利,即使养殖成本偏高,其也不会主动淘汰。加之新开产蛋鸡增加,而需求不足,短期内鸡蛋产区现货均价恐向2.8元/斤靠拢。
2. 2月份产蛋鸡存栏量小幅下滑
蛋价的变化最终还是归因于供需两方面的影响。从供应方面来看,当前产蛋鸡存栏量仍然处于偏低水平。去年9、10月份养殖单位补栏积极性良好,鸡苗销量环比分别增长11.93%、18.40%,至今均已开产,利好当前的产蛋鸡存栏量。然而在春节前,养殖单位多集中淘汰老鸡,淘鸡出栏量大幅增加,淘鸡量整体多于新开产蛋鸡数量。据卓创资讯监测统计,2月份全国13个主产区产蛋鸡存栏量为12.185亿只,环比跌幅0.74%,同比跌幅8.73%。
3. 消费低迷 产区发货量缩减
需求方面来看,由于近期蛋价持续走低,贸易商为规避后市风险,采购积极性不高,多以清理库存为主,市场整体交投活跃度低。且当前正处于鸡蛋需求淡季,终端市场消化缓慢,市场走货整体偏慢,产区货源有所积压,多数产区有2-3天余货。据卓创资讯监测显示,上周全国主产区代表市场日均发货量总计720.17吨,环比跌幅2.27%,同比减少11.61%。
4. 清明节前或有上涨空间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近期蛋价走低主要是由于市场需求低迷导致,而不是供应面的增加,因此蛋价的回暖之日与市场需求的变化有很大关系。当前市场需求虽未恢复至正常水平,但也逐渐趋于稳定,蛋价再降空间有限,近期或将维持低位震荡。清明节前市场需求或有短暂利好,届时蛋价可能有0.20-0.40元/斤的上涨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