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企业业绩大幅下滑,问题出在哪?

   2017-09-01

对于2017年的养殖行业而言,大多数企业的日子并不好过,在猪价下滑、鸡肉及鸡蛋价格不理想的影响之下,多家养殖业上市公司的净利润同比出现下滑。其中养鸡企业“受伤”最为严重,有2家养鸡企业称今年上半年出现首亏。

双汇发展:半年度净利润19.04亿元同比下降11.5%

双汇发展发布2017年半年报,公司2017年1-6月实现营业收入239.97亿元,同比下降5.9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9.04亿元,同比降低11.5%。

温氏股份:预计半年度净利润同比下降74%至78%

温氏股份(300498)发布业绩预告,公司预计2017年1-6月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00亿至19.00亿,同比变动-77.86%至-73.71%。

牧原股份:半年度净利12.00亿同比增长12%

牧原股份(002714)发布2017年半年报,公司2017年1-6月实现营业收入42.31亿元,同比增长85.21%;养殖业行业平均营业收入增长率为25.7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00亿元,同比增长11.92%,养殖业行业平均净利润增长率为-34.20%。

雏鹰农牧:半年度净利4.60亿同比增长1%

雏鹰农牧2017年1-6月实现营业收入25.23亿元,同比下降10.83%;养殖业行业平均营业收入增长率为36.4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60亿元,同比增长1.34%,养殖业行业平均净利润增长率为-13.80%。

新五丰:半年度净利4113万同比下降71%

新五丰(600975)2017年1-6月实现营业收入8.64亿元,同比增长7.56%;养殖业行业平均营业收入增长率为25.7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113.32万元,同比下降71.16%,养殖业行业平均净利润增长率为-34.20%。

业绩下降是正常现象

此轮养殖类企业业绩下降,是回归常态的正常现象。

“2016年,是中国生猪市场有史以来无可争议最好的时代,猪价创出了21.21元/公斤的罕见历史高点,猪周期也攀升至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不仅创出新的历史高点,而且整个2016年都处于猪周期的高峰区域,2016全年平均价实际为17.96元/斤。”

这是天邦股份年报中的一段话,换句话说就是,这样的行情,我们养猪的不赚钱都对不起50多万头“二师兄”。

事实上,天邦股份2016年度营业总收入23.7亿元,同比增长10.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73亿元,同比增长238.18%。增长238.18%算高吗?不算太高。

2016年牧原股份利润增长289.68%,雏鹰农牧增长了311.63%,大北农增长137.60%,温氏股份同比增长90%。

去年是猪周期的高点,从今年开始,养殖利润开始下降。业内测算,2016年全年,每头猪平均盈利约在800元,2017年可能降至400元左右。

养鸡板块遭受严重冲击

温氏股份在2017年中报中表示,受春季全国多地H7N9事件的影响和冲击,各地政府对活禽市场的管制日趋严格,部分地区关闭活禽市场及不定期休市时间的增加,致使活禽流通渠道受限,活禽产品市场行情整体持续低迷,整个行业出现亏损,公司养鸡业务也受到严重冲击,商品肉鸡销售价格同比下降30.19%,养鸡业经营业绩同比由盈利转为亏损。

位于常州的立华牧业股份有限公司2017年1月份就亏损1.15亿元,虽然投资建设了家禽屠宰场,但由于屠宰能力有限、屠宰工人难请、储存空间有限等问题,无法消化所有活禽屠宰加工,且经屠宰加工的冰鲜鸡还无法让广大消费者接受,冰鲜上市销售只会进一步增加亏损,因此,企业只能选择以极低的价格把活禽投入外地市场或屠宰加工企业。

一片凄惨的上半年过去后,6月份开始鸡蛋开始掉头上涨,禽肉也开始现回暖迹像,补栏的热情也在节节上升,但无论是蛋鸡养殖还是肉鸡养殖,都要等长期积累下来的产能过剩消化掉才能见曙光。

  养殖企业投资下游促转型

目前很多养殖业上市公司都在进行战略布局安排,尝试多方面平衡风险。

2016年雏鹰农牧投资沙县小吃,看中的是后者约6万家使用“沙县小吃”标识的沙县小吃经营店(包括直营许可的、特许许可的以及其他有影响力或管理关系的经营店铺)。

之后,将逐步进行产业升级,改造完成后的沙县小吃经营店所用的猪肉类产品,雏鹰农牧及其控股子公司有优先供应权。同时,沙县小吃经营店将作为雏鹰农牧及其控股子公司货物的提货、配货网点。

雏鹰农牧在上半年业绩报告中称,报告期内,沙县小吃在全国已经合计完成升级改造店面400余家,食品加工中心(中央厨房)和冷链物流配送项目均进入立项审批阶段。预计3年内将完成约6万家沙县小吃店的改造,每家单体店的年猪肉消费规模预计超过4吨。

在平抑猪周期方面,温氏股份试水流通端和消费端,转型“从农场到餐桌”。

据了解,温氏股份自2015年底启动生鲜门店项目,目前已开业的温氏生鲜约100家,逐渐由深圳拓展至广州等珠三角其他城市,年内计划开店200家。这也是温氏股份养殖业务转型升级的主要内容之一,该业务采用“公司+店主”的经营模式,温氏股份负责产品供应、物流配送、系统支持、宣传推广等,加盟商负责场地、人力、开店资金和产品销售。

除此之外,天邦股份拥有猪肉品牌拾分味道、圣农发展等养殖企业均有生鲜门店等,向下游发展似乎成为养殖企业的新常态。

但目前来看,养殖企业下游转型尚无特别成功的案例,毕竟养猪杀猪和开零售店是两回事。 

反对 0举报收藏 0
相关基础行情
推荐基础行情
点击排行
 |  释疑问答  |  收费会员好处  |  收费会员  |  服务对比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RSS订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