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衍:产业结构的分化问题需关注

   2017-04-20

闫衍

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公司董事长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联席副所长

关于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就数据本身来讲还是不错的,但是数据背后表现的宏观经济的态势我们怎么判断这点很关键?就这一轮的经济增长原因判断,前面的嘉宾做了很多的解读,我也做一些简单的分析。

首先,基建和房地产的作用比我们早期的预期更持久,尤其是房地产领域的投资对整个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比我们早期的预期更加乐观一些并且这个投资作用可能也还会持续一段时间。但是从整个下半年的情况来看,房地产对整个经济的拉动会减弱。从基建来看,目前一季度的基建投资对经济拉动非常强劲,不管是从审批的大型基建项目还是基建投资规模来看,整个基建的效果非常明显。

第二,在供给侧改革深化的背景下,产能的收缩对投资的带动作用还是比较明显,尤其是在产能收缩以后,制造业投资需求的增长对投资的拉动和对GDP的拉动比较明显。

第三,不同的周期会比预期拉长一点,而周期的拉长对民间投资的内部作用比较明显。

第四,内需的效应比较明显,内需的改善对整个中国经济增长的强使拉动作用,这在第一季度表现的非常突出。

第五,资源省份的经济见底回升和东北地区的情况在一季度表现的非常突出,这对于整个经济增长的影响有很大的帮助。

因此,从本轮经济增长复苏的大的因素来看,我们基本的判断是一致的,现在最主要关心的问题是未来经济增长能不能持续?未来是不是还会有一些挑战?从目前经济增长的态势来看,我们对未来经济增长的态势以及未来经济增长的发展还需要长期关注。

第一,GDP超预期的增长效应是非常明显的。从去年2季度到今年1季度环比增长速度从1.9到1.8,再到最新的第一季度的1.3,也可以看出来环比增长速度实际上是下行的。因此从环比的角度来看超预期的增长还是有下行的压力。

第二,反映经济增长的名义变量增长效应超预期,而实际的变量则相对减慢。名义上看增长9.2%,实际增长6.5%,因此相对于名义变量来讲,实际变量影响更重要,要关注未来实际变量的趋势。

第三,关于消费的贡献。从整个GDP增长角度来看是77%,这个比例还是比较高的。但是这里面最主要的还是房地产投资的增长对整个消费的拉动,未来如果房地产投资降速,对GDP的拉动作用会减弱,因此从消费的角度来看还会有持续性的压力。

第四,关于经济增长分化的问题。从经济增长超预期的数据背后可以看出来,经济增长分化的情况比较明显,在上游早期的价格启动拉动下增长比较快,但是在上游的价格回落的情况下,下游的利润投资也在回落,中游也会有这样的变化过程。从产业结构上看,比方说第二产业的增长相对要快一些,但是第三产业却是下行的。所以从产业结构上看也有分化的情况,因此产业结构的分化对经济增长的持续性会有什么影响也要持续关注。

第五,在金融监管不断强化的大背景下,我们的货币金融条件也在发生变化,最主要的变化就是货币金融收紧的大的政策环境。在通胀回调大的影响下,融资成本是上升的,尤其是在前期的两个季度价格不断上升的情况下,实际利率是下行的。现在随着价格的下滑,人工成本上升,就会导致实际的利率进一步提高。比方说最新看到的金融的数据里面,三个月的同业拆借的利率从去年的一季度是2.62,比去年的同期季度分别提升了0.16和0.3个百分点。债券回购利率平均为2.84,比去年和上个月提升了0.23和0.74个百分点。货币市场利率的提升最后总会传导到实体经济当中,在通胀回调的情况下,实体经济成本还会上升。因此,货币条件的变化对未来的经济增长也会有所挑战。

因此,从这几个方面来看未来经济持续性增长面临的挑战也不容小觑,可能会面临一定的下行压力。如果做一个大的判断,中国经济增长进入到了新周期的过渡期,但对于是否已经过渡到了新周期还是要谨慎的判断。过去新常态的经济增长下滑空间不是很大,未来的经济增长会进入到6.5%到7.0%的增长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我们经济增长还会有所波动,这是新常态经济下行到了底部的台阶。从短期增长来看,我们也看到在不同的季度之间有反弹,也有下滑,未来的增长趋势可能是前高后稳的基本的增长态势。因此,三四季度可能还会有经济下行的压力,但是整体上来看,今年整体的经济情况还是会在去年的水平上会保持一个比较好的增长的结果。

从目前整个情况来看,已经呈现出来了新周期的新现象,比如说经济增长的弹性比以往有了很大的变化,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的力量都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经济增长弹性的变化对整个未来的新周期的开启会有一些正面促进作用,但是不是进入了新周期还要谨慎判断。另外,通过供给侧的结构调整,包括新的经济形态新的经济发展,经济转型方面有了大的进展。再比方说通过一些新的增长动能开启,比如在互联网+的带动下,新的经济增长动力不断提升。从内部条件来看,全球经济的复苏对于整个中国经济的新周期开启也会有帮助。另外从长远来看,新的政治周期的变化对整个新一轮经济增长也会产生正面的推动作用。

因此,要使经济真正进入新周期还需要不断的调整过程。未来的经济增长可能还会面临一些挑战。整体上来看,二季度还会保持一个比较温和的复苏,三四季度可能面临下滑,前高后稳是今年经济基本的增长态势。

反对 0举报收藏 0
相关基础行情
推荐基础行情
点击排行
 |  释疑问答  |  收费会员好处  |  收费会员  |  服务对比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RSS订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