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在江苏无锡的一家纺织车间内,车间师傅准时启动自动化生产线,纺织机器在晨光中“苏醒”。
近1.5万平方米的自动化生产区域内,自动运输车在交错的生产线上有序穿行;纺织机滚轮飞转,抽出比发丝更细的纱线;生产进度、设备数据在中控台上滚动更新……
纺织车间的变化,折射出制造业发展的“新脉动”。近年来,数字技术深入到制造业生产的各个环节,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制造业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积蓄动能。
稳定工业经济运行,推进制造业技术改造升级,意义至关重要。工信部近日发布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装备制造业发展良好,电子、汽车、电气机械器材等行业拉动作用突出。
国家税务总局此前发布数据显示,2024年,制造业企业销售收入较全国总体增速快2.2个百分点。其中,装备制造业、数字产品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6.2%、8.3%和9%,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稳步推进。
数字技术的推动下,传统制造业改造稳步提速、活力焕发。
“传统制造业不代表‘夕阳产业’,我国传统制造业体量较大,是国民经济的‘底座产业’。”北京交通大学中国高端制造业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教授朱明皓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众多传统产品融入智能属性成为智能产品;传统工厂通过数字化研发、数字化生产和智慧物流改造升级成为智能工厂;传统制造业的废水废渣通过绿色化工艺改造,从而使污染大幅度降低,通过再制造过程实现循环发展。
近些年,传统制造业不断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逐步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尤其是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数据已经成为企业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通过数据赋能,人员、材料、装备、工艺产生‘叠加效应’,企业研发周期缩短,市场快速反应能力增强,不断提高企业效益。”朱明皓说。
在安徽安庆的一家纺织工厂内,从过去的纺织工人集体作业,到现在电脑立式车床、数控铣床、电脑雕刻机、大型高精度三坐标测量仪等近100台现代化精密设备分工明确。这家纺织企业去掉冗余产能,实现轻装前行。
“数字技术对制造业的赋能不仅体现在自动化生产线,还在于通过数据要素重构产业体系,推动研发范式、生产系统、商业模式的深层改变。”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广州数字创新研究中心主任张振刚表示。
在引进数字化生产线的同时,一批与针织面料产业相关的新业态不断涌现。
在浙江桐乡,某化纤企业依托5G专网,开发了数十个工业应用软件和工业机理模型与场景应用,实现了跨设备、跨系统、跨厂区、跨地区的全产业链数据的全局可视;在福建福州,某纺纱企业通过合作建立了智慧工厂大数据平台,利用“5G+边缘计算能力”的部署,实现了全生产工序数据的在线采集……针对纺织行业量身定做的生态链数字化系统平台,近年来发展迅速。
从纺织产业透视制造业发展,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如雨后春笋般落地生根,更多企业在数字化、智能化领域加大投入,行业技术快速迭代,行业发展持续向“新”发展、向“智”进化。
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加力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促进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创新发展,支持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